我們身上的肌肉,30歲開始不知不覺的流失,大家都知道,會驅使身體去走路、活動,當然骨骼關節非常重要,可是基本帶動著骨頭跟關節在活動的,其實是肌肉。
年輕健康的身體,骨頭和肌肉會隨著體重增加,並且能夠相輔相成,使脂肪、肌肉和骨頭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然而停經後的婦女,當體重增加時,其實是增加了許多脂肪組織,降低了肌肉組織的比例。
有人對於肌少症的現象會有懷疑:20歲到70歲之間,我的體重可能沒什麼變化,一直都保持得相當穩定,甚至多數人中年之後,體重還會如戲稱「不重則不威」的增加。既然如此,那肌肉的質量,怎麼可能會掉到40%那麼多?
人的一生中,肌肉流失與功能減退,大概可說是伴隨年齡增長,最顯著的身體結構變化了。從20歲到70歲,肌肉的質量整個減少40%,從30歲起到70歲之間,每10年平均約掉6%,60歲之後,肌肉量每年下降1.4到2.5%,隨著年齡增加,肌肉的流失速度越快。
所以重點在於:老化過程當中「身體組成」的改變,是「脂肪越來越多,肌肉越來越少」,以至於表面上看起來,覺得體重沒什麼變,可是身體的活動能力、肌耐力跟心肺功能,其實是在退化,肌肉的力量不足,也加重了骨頭、關節的負擔,造成經常莫名的腰痠背痛。
現在很多預防疾病治療的對象,談的是中年人,但人會變老,問題是老了之後,很多醫師或是健康促進的專家學者,仍然還是用那個對象是「中年人」或是「年輕人」的訴求觀念,去看待七八十歲的老人,這是錯誤的思考邏輯!
大家對「老」,有很多不同的形容,我們過去談老化都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