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
(1897-1962)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
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生於密西西比州北方一個小鎮,他的祖先在此地立過戰功,修建過鐵路、開設過銀行、寫過小說,因此,即使他的父親這輩家道中落,福克納仍被視為地方鄉紳子弟。成長過程中時不時就耳聞流傳數代的家族故事,也與家族一同經歷如何對抗歷史包袱的束縛。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福克納參加空軍學校,並未正式作戰,曾任工人、售貨員、好萊塢編劇。晚年曾獲邀擔任維吉尼亞大學駐校作家。
福克納一生共寫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劇本、6部詩集、數篇散文書信集,影響了後世無數作家,其中15部長篇與多數短篇的故事發生地點都在他虛構的約克納帕塔法州,人稱「約克納帕塔法家系」。
1949年因為「對美國當代小說做出強大而無與倫比的藝術貢獻」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950年以《短篇小說選》(Collected Stories)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1955年以《寓言》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
重要作品有《聲音與憤怒》(又譯: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村子》、《八月之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