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編輯群
對抗疫情,正與時間賽跑
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在關心台灣當下的防疫政策之餘,本期《科學人》的特別報導要引領讀者,從更宏觀的視野、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來看「新冠病毒這樣改變世界」。
這一期有多篇文章,讓我聯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空軍的空襲荼毒,也是改變了歐洲、改變了人類未來的生活。新冠病毒是天災,而納粹空襲是人禍。兩者類似之處,在於科學家為了發明終止禍害的科技,都必須與時間賽跑,快速提出解決方案。
〈科研溝通新模式〉描繪了全世界科學家如何改變傳統的研究思維,團結尋求抗疫科技,包括公開病毒的遺傳編碼、緊急動員研發治療藥物,甚至調整疫苗的臨床試驗方式。而二戰時的英美科學家,也是攜手合作,開誠佈公分享研究成果,尋求空防科技。
〈疫情加速檢測科技研發〉提到,為了更快速且準確診斷人們是否感染新冠病毒,PCR 核酸檢測技術需求大增,相關的生物科技、分析偵測儀器產業也蓬勃發展。二戰時,蘇格蘭物理學家華森-瓦特(Robert Watson -Watt)首先想到以無線電偵測飛機,因而促使各種雷達技術加速發展。
〈mRNA療法即將到來〉指出,應用在對抗新冠病毒的mRNA療法可望也用於治療流感、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雷達技術後來也是擴展出微波民生應用的時代,包括家家必備的微波爐(當時稱為「雷達烤箱」),深受家庭主婦喜愛;另一項普遍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