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片如何崛起、何以衰敗?
台語片紛雜又深具開創性的美學風格從何而來?
台語片在全球電影史的語境座標何在?
台語片與台灣早期整體社會如何互為文本
台語片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是195、60年代重要的民間活動、是國家意識形態鬥爭的場域、是電影跨國╱境交流的產物,也在於它為台灣電影整體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對當代電影產生了具體的影響。但是,在威權時代,由於主政者的意識形態影響,台語片的歷史長期被忽視,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早已忘記這段豐富而重要的史蹟。
1989年,井迎瑞教授擔任國家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中心前身)館長時,成立了「台語片小組」,眾人以幾乎是拓荒的方式從一片歷史廢墟中清理出台語片的輪廓,將我們從被迫的遺忘中喚醒。不過,台語片小組至今已將近二十年,相關研究雖然是按轡徐行,卻仍顯稀薄。《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將近年來散見於國內外各處的研究論文集結成冊,冀望此書成為開創「台語片研究」這個新學門的第一步。
《百變千幻不思議:台語片的混血與轉化》所收錄的文章雖然沒有共同的理論框架或研究方法,但都回應了研究台語片的幾個共同關注,包括:台語片如何崛起、如何衰敗?台語片紛雜但深具開創性的美學風格從何而來、又是如何座落於全球電影史的語境?台語片與當時台灣整體社會如何互為文本?本書各章雖是各自針對不同的主題書寫,但彼此之間有著互為補充,或互為辯證的對話關係。透過這些書寫,原本形貌模糊的台語片得以被以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