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病四季盛行,盛夏尤其慎防濕害為患
糖尿病、高血壓、中年發福、暈眩、水腫、便秘、濕疹、腸胃不適、呼吸不順、睡不著、腰痛,都和體濕有關。
「濕」是一種呈瀰漫狀態的物質,在空氣中稱為水蒸氣或霧氣,若水分在人體滯留太多時就是一種病症,故又稱「濕邪」。
中醫普遍認為,人體臟腑機能運化正常,則可平衡體內的水分,但當身體無法將水分引到正確的位置供給運用時,就代表,「體內濕氣比較重」。
「風、寒、暑、濕、燥、火」這致病的六淫邪氣,最讓中醫頭痛的就是濕。濕邪形成的快,但是想要趕走它便是非常麻煩的。
作者是中國研究濕氣的國醫大家,潛心研究濕病30餘年,將畢生心血集結為一般人都能簡單理解的6大生活指南+33種疾病調理+54個實用小方,教你三分治病七分養,防濕未然、祛濕調理。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氣警訊有哪些?
【警訊一】濕在關節→換季變天容易腫脹疼痛、風濕、關節炎
【警訊二】濕在腸胃→腸胃容易悶脹、比較沒有食慾,大便稀糊黏膩,腹瀉。
【警訊三】濕在四肢→雙手、足部易水腫,水分代謝不佳
【警訊四】濕在皮膚→濕疹、汗皰疹,淋巴循環阻塞
【警訊五】濕在腦部→肩脖痠痛、頭痛、暈眩、睡不好、睡不醒
【警訊六】濕在子宮→白帶多、異味重、生理痛嚴重
【警訊七】濕在脾胃→體內津液代謝不通暢,積在身體裡產生痰濕,容易造成肥胖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