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第209期/2019年07月號)
回顧阿波羅11號人類的一小步
人類首度登月後過了半世紀,我們依然牢記人類是如何達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也知道為什麼人類需要再次登月。
撰文/莫斯柯維茨(Clara Moskowitz) 翻譯/宋宜真
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在2011年接受澳洲一家會計事務所訪問時表示,當時完成這項壯舉的機會只有一半。「有太多未知數。那裡很可能有我們尚未正確了解的事,致使我們不得不中止登陸,然後返回地球。三位太空人阿姆斯壯、奧德林(Edwin “Buzz” Aldrin)以及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在美國航太總署(NASA)數千位工程師、科學家和任務控制人員的協助之下,成功登陸了月球。這件事至今仍舊是人類不可思議的重大成就。 回想50年前的同一個月,36層樓高、400頭大象重的農神五號火箭,以比85座胡佛水壩發電量更強大的爆發力,從地球表面衝升到天空。進入太空後、脫離地球軌道、飛往月球軌道,此時太空人讓登月小艇分離,並駛向月球,以輕緩的衝擊力著陸。也許接下來的景象更令人印象深刻:太空人在月球漫步後,爬回登月小艇,從地球以外的天體表面升空(另一個第一次),重新與月球表面上方約96公里的指揮艙結合,再返回地球,兩天後安全降落在太平洋。 完成這項令人亢奮的偉業後,全球的夢想家認為人類只差一步,就可以遷居月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