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個歷史斷層中的臺灣人,會是怎樣的心情呢?我想將這些都記錄下來。」
他們曾經作為日本人度過青春期,戰後又生活了七十年。
因為戰爭,他們失去了親人與朋友,人生也被一分為二。
本書描繪戰前到戰後數十年間,生活在激烈變化時代的臺灣人,
希望以他們的人生故事,重新編織成一部有血有肉的現代史。
本書作者大谷渡多年來走訪日本和臺灣的圖書館、資料室,爬梳日本時代的報紙、信件、日記、筆記、檔案,追索蹤跡,口述訪問曾經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親自踏上他們曾走過的上學路,呼吸當時的空氣,尋訪那個時代人們的情感與記憶的點點滴滴。從2002年開始,他以活躍於1920年代世界舞台的日本自由記者北村兼子為起點,開啟對臺灣的相關研究,2008年開始將研究成果與訪談內容,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陸續出版成書。
接續前書《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大谷渡對十多個臺灣人進行多次口訪、調查收集而來的口述資料,並參照許多日本、臺灣相關研究的史實,結集成書。本書描繪戰前到戰後數十年間,生活在激烈變化時代的臺灣人,希望以他們的人生故事,重新編織成一部有血有肉的現代史。
本書不僅承繼前書的口訪記錄,並有野心地透過生於日本時代、戰後轉換國籍的臺灣人,發掘他們內心深刻的複雜情感與變化,從而建構出臺灣人從戰前到戰後的精神史。第一章至第四章以傅秀松為主軸,描述她求學、在戰爭時期赴廣東擔任看護婦助手,到她回臺後學習北京話、裁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