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最強力的「知的巨人」——梅棹忠夫
奠定獨到學術地位的傳世之作
世界史理論的最重要的模式之一
從地理環境的生態結構出發
運用生態學的理論和放大研究與解釋人類文明發展模式的觀點
奠基獨特發想基礎
給予迄今為止的世界史理論強大衝擊
梅棹忠夫為日本享譽國際的民族學及比較文明學者,一九五七年因應英國歷史學家湯恩比訪日契機,於《中央公論》二月號發表〈文明的生態史觀序說〉,首度提出「文明的生態史觀」,引發來自各界的踴躍反響,迄今聲望不墜。
本書除了收錄其於一九六七年推出之生涯代表作《文明的生態史觀》外,特別加入中文世界首度完整翻譯、一九八四年其於法蘭西公學院(CollègedeFrance)的演講文字稿〈近代日本文明的形成與發展〉。
◆來自黑洞的使者——探索在現代世界文明中,日本文明所處的位置
一九四○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一方面和部分西方國家結為同盟,並肩作戰;另一方面,也和部分西方國家互為仇敵,浴血對決。但是,直到一九八○年代,雖然那場戰爭已經結束了三、四○年,西方各國對於日本的認識仍然極為有限,甚至還把日本當成「黑洞」。
例如,本書作者梅棹忠夫就說,他到了歐洲經常被當成是「來自黑洞的使者」。
「一九八三年訪法時,我常被介紹為『來自黑洞的使者』。正如各位所熟知的,黑洞是極為奇妙的天體。黑洞具有極強的重力場,它會吸納所有行經其旁的物體。然而因為那裡不發出任何訊號、光、電波和X光,因此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