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舒國治:這是一本很難得的奇書。
現今的社會已不容易寫出這樣的書了。
用上好清茶煮成,出名到必須自製提袋贈送親友的「梅家茶葉蛋」;讓老饕爭相預約,甘甜爽口的獨門改良式菜飯;外表樸實卻口感豐富,繼承了家傳簡樸精神的「漲蛋」;七彩色澤爭妍鬥豔,美麗又開胃的魚香肉絲;還有散發出濃濃醇酒芳香的砂鍋牛肉、碧綠如玉粒粒晶瑩的翡翠豌豆……
這些都是九十歲的「梅奶奶」呂素琳最精華的美味記憶,也是胡志強、李煥、夏元瑜、高逸鴻、高希均、彭懷真等梅家「家宴」的客人們,嚐過都讚不絕口的傳統家常菜。
出身將軍家,讓呂素琳從小就嚐遍了大江南北的好菜,從江浙菜、南京菜、川揚菜,到湖南菜、河南菜、福建菜,呂素琳以六十多年的掌廚經驗,帶給我們六十道經過時間淬煉的經典菜色。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常的滋味、傳承的情感永遠不會改變!
這些都是九十歲的「梅奶奶」呂素琳最精華的美味記憶,也是胡志強、李煥、夏元瑜、高逸鴻、高希均、彭懷真等梅家「家宴」的客人們,嚐過都讚不絕口的傳統家常菜。
出身將軍家,讓呂素琳從小就嚐遍了大江南北的好菜,從江浙菜、南京菜、川揚菜,到湖南菜、河南菜、福建菜,呂素琳以六十多年的掌廚經驗,帶給我們六十道經過時間淬煉的經典菜色。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家常的滋味、傳承的情感永遠不會改變!
作者簡介
呂素琳
前東海大學校長梅可望的夫人。
祖籍安徽滁縣,一九二三年生於浙江省寧波縣。祖父呂本元為清末李鴻章麾下的大將,曾率軍鎮守直隸、天津等地,晚年被任命為浙江提督軍門,官拜一品將軍,雖然原是南方人,但因長年定居北方,而養成了多樣的飲食習慣。
呂素琳幼年時期與家人旅居寧波,家中膳食多以天津菜和山東菜為主,後因家中廚師、佣人的影響,遍嚐河南、安徽、福建等地的口味。十八歲時她隨父親遷居上海、南京,並就讀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對於江浙、蘇杭各地飲食也有了深入的體會。而與湖南籍的先生梅可望結婚後,又再鑽研臘肉、香腸、豆腐乳等湖南鄉土食品的製作。定居台灣後,在因緣際會之下,於一九六○年代協助川菜耆老梅心如先生創立「中華烹飪學院」,教學相長之餘,也深入接觸了川菜的藝術。
原本做菜純粹只是她的個人興趣,但因為梅可望喜歡邀朋友「吃個便飯」,在「嚐過都說讚」的口耳相傳之下,親朋好友爭相「點菜」,梅奶奶擅長烹飪之名也不逕而走,包括王王孫、王昇、李煥、查良鑑、胡志強、夏元瑜、高希均、高逸鴻、陳紀瀅、彭懷真、曾后希等,吃過她拿手菜的各界名人不計其數。
而從這些家常飲食中,呂素琳不但培養出手作的傳統,也在在展現了她對於中華美食的熱情。她另著有回憶錄《歲月留痕》。
祖籍安徽滁縣,一九二三年生於浙江省寧波縣。祖父呂本元為清末李鴻章麾下的大將,曾率軍鎮守直隸、天津等地,晚年被任命為浙江提督軍門,官拜一品將軍,雖然原是南方人,但因長年定居北方,而養成了多樣的飲食習慣。
呂素琳幼年時期與家人旅居寧波,家中膳食多以天津菜和山東菜為主,後因家中廚師、佣人的影響,遍嚐河南、安徽、福建等地的口味。十八歲時她隨父親遷居上海、南京,並就讀蘇州國立社會教育學院,對於江浙、蘇杭各地飲食也有了深入的體會。而與湖南籍的先生梅可望結婚後,又再鑽研臘肉、香腸、豆腐乳等湖南鄉土食品的製作。定居台灣後,在因緣際會之下,於一九六○年代協助川菜耆老梅心如先生創立「中華烹飪學院」,教學相長之餘,也深入接觸了川菜的藝術。
原本做菜純粹只是她的個人興趣,但因為梅可望喜歡邀朋友「吃個便飯」,在「嚐過都說讚」的口耳相傳之下,親朋好友爭相「點菜」,梅奶奶擅長烹飪之名也不逕而走,包括王王孫、王昇、李煥、查良鑑、胡志強、夏元瑜、高希均、高逸鴻、陳紀瀅、彭懷真、曾后希等,吃過她拿手菜的各界名人不計其數。
而從這些家常飲食中,呂素琳不但培養出手作的傳統,也在在展現了她對於中華美食的熱情。她另著有回憶錄《歲月留痕》。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