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讓人恐懼,標籤讓我們始終無法理解人性。
※電子書無附贈首刷限量明信片
金獎編劇呂蒔媛最新話題鉅作——
每個人都有苦衷,每個人都有犯下錯誤的可能。
馬欣、賴芳玉 深入導讀
李屏瑤、吳曉樂、易智言、徐譽庭、連俞涵、温貞菱、謝盈萱 重磅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這齣劇本不是要批判誰是善惡或廢死與否,而是在這噪音世界中,如何能當一個清明的人。不清明,以為所行之善事,遲早會為惡鋪路,如政治哲學家海耶克(F. A. Hayek)的名言:『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故事中所有人比起黑白都更接近灰,而你我,又能論誰黑白?」
——作家、影評人/馬欣
「這本書很大膽,因為它把世人最容易理解的邪惡如殺人,最期待的罰如死刑,透過每個角色的敘事,叩問這個『簡單』,帶入『思辨』。不過,我認為這本書藏在最深處的意涵是:邪惡來自於欠缺思考的危險。而你我都可能正在走向邪惡,卻毫無所知。」
——律師、作家/賴芳玉
「閱讀這個故事的初版大綱時,當我被自己並沒有預料到的共鳴給撼動得紅了眼眶,我知道自己遇到了一個非拍不可的故事。劇本書的出版,還原了這個劇集最原初的模樣,有些被我在影片中因為各種原因刪減的篇幅應該也能看到。文字的想像空間還是最大的,劇本也是這個故事的文本最完整的樣貌。」
——本劇導演/林君陽
「《我們與惡的距離》寫在律師身上的戲,不著重法庭的針鋒相對,我演的王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