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解決問題的人,不可能發現問題。
發現並定義存在於「未知」領域內的問題,是未來需要的基本能力。
我們往往被「解決問題型」的價值觀所支配,在已知的範圍內努力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然而,「靠知識量取勝」和「解決既有問題」已不再是我們該努力的課題,發現並定義存在於未知領域內的問題,才是我們更應該做的。理解「發現問題的思路」,意識到「無知、未知」,就能獲得打破「知識之牆」的創意。
‧先來測試一下,你擅長解決問題?還是發現問題?
‧擅長團隊合作,受前輩青睞?還是強調個人觀點,也會跟前輩或朋友起衝突?
‧即使身處對自己不利的環境中,也一定會努力擺脫困境?還是會立刻尋找其他新環境?
‧會認真完成所有工作?還是如果覺得工作本身毫無意義,就會將其推翻?
‧不管在學校或社會,總是遵循「主流」?還是喜歡遵循「支流」甚至反道而行?
‧總是比常人多付出一倍的努力?還是總在拚命想著怎樣可以「更輕鬆」?
‧向「螞蟻」和「蟋蟀」學習
作者以《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和蟋蟀」來比喻、分析「解決問題型」和「發現問題型」這兩種思考方式的差異和特徵。擅長解決既有問題的人並不擅長發現問題,反之亦然。理解這兩種思考方法的機制,學會根據不同場合加以區分、運用,才是重要關鍵。
‧從「存量」到「流量」
‧從「封閉體系」到「開放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