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近年拆解「厭女情結」唯一重磅經典 ◆ 性別學術界公認突破過往論述之作
一如漢娜.鄂蘭提出「邪惡的平庸」,我們也必須正視厭女情結無所不在的平庸性。
楊婉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審訂
▎本書特色 ▎
◎ 近年來討論厭女(misogyny)結構最有力、最深刻,且提出開創性觀點的重要著作。
◎ 本書出版後席捲西方性別學術圈,國內外女性主義學者競相拜讀,引發討論風潮。
▎國內學者專家齊聲推薦 ▎
尤美女(立法委員)、王曉丹(政治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成令方(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退休教授)、康庭瑜(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陳宜倩(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按姓氏筆畫排序)
每個男人心中都藏著一名厭女者嗎?絕非如此。
厭女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
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機器,是一個強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執法機構──
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無論男女。
◇ 為何談性別歧視之外還要談厭女情結?兩者有何不同?
◇ 厭女情結如何與性別歧視攜手合作,將女性分為好女人與壞女人,獎懲並行、分而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