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第215期/2020年01月號)
胖在腦中央
現代飲食中,「超級加工」食物扭曲了大腦與腸道間的訊息溝通,令人想吞下更多熱量。
撰文/雪爾(Ellen Ruppel Shell) 翻譯/鄧子衿
美國營養學家霍爾(Kevin Hall)雖然一直努力想達到禪定般的安寧境界,但他的研究領域充滿各種爭論,同行常會「偏愛具壓倒性反駁證據的理論。」比起沮喪,這種狀況更讓他困惑。霍爾露出狡猾的微笑說,有些專家「具有非凡的能力,能夠頭頭是道地排除那些駁斥他們觀點的研究。」 其中一個觀點是,目前全球肥胖盛行令人擔憂,而某些營養成份例如脂肪、碳水化合物或糖,正是罪魁禍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調查,1975~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增加了三倍,與肥胖相關的疾病例如心臟病和糖尿病也隨之增加。霍爾是美國國家糖尿病與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所綜合生理學部門的主任。他的實驗結果指出,肥胖盛行另有元凶,他發現,現代食品加工業製造食物的方式才是真正應該受到譴責的對象:分離食物原料中的各種組成成份,重新加工為超級市場冷凍架上的糖霜糕點與即食餐點。他和越來越多科學家認為,這些「超級加工」食物可能會干擾腸道和大腦正常的訊息交流,令人無法感到飽足而飲食過量。 霍爾進行了兩項小規模但設計嚴謹的實驗,得到的結果與目前歸咎肥胖成因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主流觀點不同。在這兩項實驗中,受試者必須住院幾個星期以嚴格控制飲食。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