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燒了沒?」──這是希特勒在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巴黎解放日當天,向他的總參謀部長提出的憤怒質問。
作者花費三年時間,查閱德、法、美三方的軍事檔案,
採訪上至艾森豪將軍,下至士兵與平民等八百多位相關人士,
於一九六五年出版了這本報導文學典範之作,
生動重現一九四四年八月巴黎解放的完整過程。
★★★亞馬遜4.6顆星好評★★★
一九四四年八月──
在阿道夫・希特勒眼中,巴黎是他征服世界夢想的最後一個象徵,也是掌控法國的戰略關鍵。他下令:「巴黎絕對不能落入敵軍的手中。萬一城市淪陷,我軍也必須確保敵軍得到的只是一片斷垣殘壁。」
在夏爾・戴高樂眼中,巴黎是祖國命運轉動的樞紐,也是他政治前景的中心。他下定決心,巴黎必須在落入共產黨反抗軍領袖手中之前,由他的政府團隊和盟軍解放。
在德懷特・艾森豪眼中,巴黎是盟軍必須避免的負擔,也是一個會消耗掉無盡糧食、燃油和一切戰爭物資的黑洞。他下定決心要延後巴黎的解放,並且下達嚴令,命法國內務部隊不得擅自發動武裝起義。在得到他的命令之前,絕對不允許巴黎人民輕舉妄動。
巴黎法國內務部隊的共產黨領袖、人稱「羅爾上校」的亨利・坦蓋伊,與戴高樂的代表在反抗運動領袖密會中激烈爭論。他激昂地宣布:「只要法國人民能夠奮起,就能在盟軍到來前親手解放自己的城市,巴黎值得二十萬人為她犧牲!」
而在希特勒親自挑選的巴黎最後指揮官迪特里希・馮・柯爾提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