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到理解之間,
我們「探究」。
閱讀素養先鋒推手黃國珍,再次爬梳「閱讀理解」內涵的重磅力作。
已帶領過上千場工作坊的國珍老師,每次完整分析過一個文本後,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內容,我自己都沒發現;
尤其是往上層概念建構的過程,都達不到國珍老師所分析那樣高的層次?」
這本書,就是為了回應這樣的疑惑而生。
暢銷書《閱讀素養:黃國珍的閱讀理解課》作者,
也是推動青少年閱讀素養的先鋒推手、《閱讀理解》學習誌創辦人黃國珍,
挑戰將自己抽象的思考過程「可視化」與「具象化」,
再次嘗試爬梳閱讀內涵,剖析探究歷程的傾力之作。
從自我提問到深度思考的「探究式閱讀」,透過──
五個觀念,縮短從閱讀到理解的距離,
七道工法,帶領讀者走入思考的縱深,
五類文本,體會思考層層推進的蹊徑。
如何讓台灣的閱讀教育環境,更貼近核心素養的目標?
國珍老師這樣說:
當前的閱讀教學,常把「理解」視為結果,把「答案」做為標的,
把擷取訊息、統整解釋到省思評鑑的歷程,視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操練。
許多人忽略了;
理解其實是一連串發現問題、解答困惑的動態過程,
探究,才是這歷程的本質。
因此在本書中,國珍老師以「概念內涵」「歷程剖析」「文本實作」三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