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
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 1894-1963)
一八九四年出生於英格蘭,祖父是知名的著名生物學家、演化論支持者湯瑪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他少時就讀於伊頓公學,曾經想當醫生,也在父親的植物實驗室中學習,然而不幸感染了角膜炎,使得他在兩三年中幾乎喪失了視力,卻也讓他逃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視力恢復後,他轉而向文學發展,最後以一等榮譽畢業於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
畢業後,他當過法語老師(喬治.歐威爾是他的學生)、短暫就職於英國空軍部,也曾在化工廠工作——這段工作經歷,給了他無與倫比的靈感——名聞遐邇的《美麗新世界》即誕生於此。
其實,早在十七歲時,赫胥黎便完成了第一部小說,卻未獲出版,直到一九二一年,赫胥黎二十七歲時,他才真正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克羅姆黃莊園》(Crome Yellow)。一九二○年代,他帶著妻兒移居義大利,前往拜訪好友D.H.勞倫斯(D. H. Lawrence),展開交流。一九三○年,勞倫斯去世,赫胥黎編輯了勞倫斯的信件。這段時期所創作的作品中(諸如《點對點》〔Point Counter Point〕、《加沙盲人》〔Eyeless in Gaza〕等),最著名的便是反烏托邦作品《美麗新世界》。
一九三七年,赫胥黎偕同家人搬至美國好萊塢。同一年,出版《目的和手段》(Ends and Means),闡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