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歸不能,欲變無從
最懂得描寫「人性」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孤寂百年的自由本相──
日本名導 森田芳光《其後》電影原著
明治時期最受歡迎的通姦文學連載
他搖擺在生存與生活之間,
那裡有徬徨、有猖狂、有甜美,也有苦澀。
深陷在如此孤獨深淵的煩悶……
是現代人必然踏上的命運。
《從此以後》是夏目漱石以三角戀情為主題,最受矚目的通姦文學經典。描述明治晚期一個出身富裕的高級知識分子代助,與好友之妻重逢後,不斷陷入該當個「自然」之兒,還是「意志」之人的困惑。最終不得不做出抉擇……樸實字句間,道出眾生走向社會的徬徨,以及對自由的渴望。
自由的本相──
「他在雨中、在百合花中、在重現的過去中,看到純真無雜質的平靜生命。那生命的裡和外,沒有欲望,沒有利害,沒有壓迫自己的道德。只有宛如浮雲般自由和宛如流水般自然。一切充滿幸福。」
《從此以後》是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1909年開始於《朝日新聞》上連載。前承《三四郎》後啟《門》。一部本該是熾熱禁忌的通姦文學,在漱石縝密的計算之下,通篇語句質樸平白、情感內斂,以物件與花朵隱喻人物內心與互動,雖不見情慾卻曖昧萬分。在明治政府高唱「富國強兵」的權威時代下,非但未受到道德人士的譴責,反而深受讀者喜愛。
「忙碌不堪的人,哪有時間管上自己的尊容,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忘了,不是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