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內容分級制度,未登入僅能顯示普遍級內容,登入後即可觀看全站內容。
- 馬上登入

關注
關注作者、出版社、系列,新刊上架可獲得通知!

內容簡介
一則關於鬧鬼的人類學研究
正是那些被噤聲或被消失的鬼魂,讓我們有一個重新認識歷史的開始
1973年9月3日早晨,旗津中洲碼頭,一群急著要去高雄加工出口區工作的男性女性,擠上了前往高雄前鎮的渡船,「高中六號」。這類民營渡船通常最多只能搭載10多人,但這艘渡船當時卻擠進了超過70人,在航行中翻覆沉沒。25位年紀介於13到30歲之間的女性不幸溺斃喪生。罹難者家屬和高雄市政府決定將意外喪生的女性合葬,她們被集體埋葬之處稱為「二十五淑女墓」。民間傳說未婚女子去世後會變成無家可歸的女鬼,二十五淑女墓開始出現鬼魂出沒、尋找丈夫的傳言,人們開始避免經過此地,當年喪命的年輕女工也承擔了鬼魅的汙名。
2008年,在當地女權團體的呼籲奔走下,高雄市政府為這些不幸的女性正名,將「二十五淑女墓」重新整修並正式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當年25位上班途中不幸溺斃的年輕女性被定位為「60年代為台灣經濟建設奮鬥的工殤少女英雄」,藉此宣導兩性平權與勞動安全議題。
渡船事件罹難者一開始到底為什麼要合葬?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還要挖出她們的遺骨,大費周章整修她們的安息之地?她們的生與死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周遭的社群如何形成對死者的共同記憶?這些記憶與過去、現在、未來如何連結?
+++++
記憶從來都不只關乎過去,記憶的建構始終是面向未來的過程。
有三股力量直接參與了旗津二十五淑女墓的改造:罹難女性的家屬、台灣女性主義團體,以及身為國家行動者的高雄市政府,三方各自體現了某一種生者
2008年,在當地女權團體的呼籲奔走下,高雄市政府為這些不幸的女性正名,將「二十五淑女墓」重新整修並正式更名為「勞動女性紀念公園」,當年25位上班途中不幸溺斃的年輕女性被定位為「60年代為台灣經濟建設奮鬥的工殤少女英雄」,藉此宣導兩性平權與勞動安全議題。
渡船事件罹難者一開始到底為什麼要合葬?這麼多年過去,為什麼還要挖出她們的遺骨,大費周章整修她們的安息之地?她們的生與死如何影響身邊的人?周遭的社群如何形成對死者的共同記憶?這些記憶與過去、現在、未來如何連結?
+++++
記憶從來都不只關乎過去,記憶的建構始終是面向未來的過程。
有三股力量直接參與了旗津二十五淑女墓的改造:罹難女性的家屬、台灣女性主義團體,以及身為國家行動者的高雄市政府,三方各自體現了某一種生者
作者簡介
李安如(Anru Lee)
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博士,現為紐約市立大學約翰傑依學院(John Jay College)人類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亞太地區及資本主義、現代性、性別、城市人類學、全球化及國家治理。《女工之死》翻譯改寫自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2023),此外尚著有In the Name of Harmony and Prosperity: Labor and Gender Politics in Taiwan’s Economic Restructuring(2004)。目前正在撰寫的書主要探討北高捷運系統與科技、治理和公民議題的關係。
相關推薦書刊
買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購買前的注意事項
- 本書城的商品為電子書及電子雜誌,並非紙本書。讀者可透過電腦裝置網頁瀏覽,或使用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閱讀。
- 如有下載閱讀需求,為避免裝置版本無法適用,建議於購書前,先確認您的裝置可下載BOOK☆WALKER的APP,並可先下載免費電子書,確認可順利使用後再行購書。
- 由於數位智慧財產權之特性,所販售之電子書刊經購買後,除內容有瑕疵或錯誤者外,不得要求退貨及退款。如有特殊情形,請洽敝公司客服人員,我們將盡速為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