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教授以繪卷記錄戰時生活及戰後遣返過程,
是日治末期到戰後初期臺灣的珍貴史料。
「從疏散(避難)學校處眺望遠景。
昭和20年7月5日,我突然從臺灣第13863部隊奉令退役,而受命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此前,昭和19年1月12日,美軍機開始全面空襲臺灣,格拉曼戰鬪機106架飛來臺北,臺北機場、松山煙廠、鐵道工廠、淡水海軍燃料廠等重要軍事設施,連續燃燒三晝夜。」
本書繪卷完成於戰後初期,是日治時期日籍教授塩澤亮的作品。繪卷從這段他遠眺時回想臺北空襲的情景拉開序幕。
塩澤亮於1932年來臺擔任臺北第一師範學校教授。1945年3月應召入伍,同年7月5日突然奉令從臺灣第13863部隊退役,赴臺中州草屯郡草屯街雙冬的臺北師範學校女子部疏散學園擔任部長,帶領250多名疏散學生,在雙冬過著自立更生的戰時生活,終戰後一度受聘為學校留用人員。1946年由臺返日後,他利用就任宮城縣立女子專門學校教授之前一個月的閒暇中,以文字與圖畫記錄了雙冬的生活及日僑遣返的過程。
在水墨淡彩及書法的襯托下,臺中雙冬的風景人物、生活情景、日常器物一一入畫,栩栩如生、引人入勝。塩澤亮來臺14年間奉獻於臺灣教育,對臺灣師範教育貢獻頗鉅,面對戰後淒涼的前景和自己被遣返的現實,他仍掛念著學生的未來。
「在亙古的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祥的心境。
吾等既被改稱為「日僑」,而日僑之財產不論是個人的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