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太習慣壓抑焦慮,但心中的小小孩始終知道,傷口在隱隱作痛。
焦慮的根源是創傷,而創傷從來不曾離去……
博安心理師以切身之痛,提出緩解焦慮良方:
內在的13個練習+外在的5種溫柔方式。
一考試就拉肚子,
收入豐厚,卻拚命加班,擔心錢不夠用,
男友一沒接電話,你就奪命連環call……
這些看似尋常的焦慮,背後都潛藏創傷。
那是不被愛、失去連結、被否定自我的創傷。
那些傷,需要你看見、感受與療癒。
關係焦慮:「你會不會哪天不愛我了?」每段愛情,都需要伴侶不斷保證愛。
金錢焦慮:「我不想變成下流老人!」勒緊褲帶買房、學投資理財。
生存焦慮:「我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來自重男輕女家庭的她,戮力證明自己。
職場焦慮:「若不拚命加班,我怕老闆覺得我沒價值就fire我……」
我們太擅長完美掩蓋焦慮
當焦慮狂潮來襲,我們除了壓抑、逃避、麻痺外,更擅長用社會所認可,例如吃大餐、大肆採買、不斷打電動,甚至被社會讚許的方式,例如工作狂,掩蓋我們的焦慮。
但當焦慮這隻怪獸被我們越豢養越壯大,焦慮會潛入、掌控、侵蝕我們的性格。焦慮會充斥在我們每一個想法與行為中,直到某個壓力爆表的時刻,引發成嚴重的精神病症。
對小小孩的自己說:「謝謝你,保護了當年的我。」
我們需要找到焦慮的根源,因為當焦慮的根源沒有被處理,焦慮就會不停轉移對象。
而從高中到大學時期,深陷在每日超過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