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內心湧現的幹勁,從何而來?
擊潰倦怠期,提高生活與工作的熱情,
找回積極主動的自己。
★日本超人氣心理師,破解現代人「慣性倦怠」的職業病!
★「我總算了解自己工作上沒幹勁的原因了!」上班族驚嘆。
你是否經常產生慣性倦怠?明明有心做好一件事,卻又欲振乏力,內心焦急不已。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每隔一陣子就提不起興致,打不起精神。
此時,大多數的人(也許包括你)都會這麼做:吃頓大餐犒賞自己、找朋友訴苦轉換心情、大睡一場恢復電力,被動的等待倦怠的情緒過去,再不行就換工作、換環境。
然而我們清楚知道這些方法越來越沒用,倦怠發作的時間越來越短……
若情緒低落的狀態持續太久,會讓人逐漸失去對工作與生活的動力,影響身心健康。
心理師植木理惠說:提不起勁做事,絕不是你的問題!
◎被摧毀的幹勁
一九五○年代,心理學家賀倫招募學生參與有薪實驗。學生不必從事任何工作,幹得越久賺得越多,但除了吃飯或上廁所什麼事都不能做。這項實驗吸引多人報名,然而才幾天,學生們就受不了了。而忍耐下去的學生,才短短數日就失去了算數能力,甚至就算只給他們一本電話簿,學生也開始忍不住拼命閱讀。
此實驗證明,人類絕不是天生懶惰的動物。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靠自己的意志,追求有趣、有成就感的目標,但在工作和學習上,為何我們卻經常感到倦怠呢?
那是因為,我們經常被錯誤對待,至使工作和學習的熱情消失。
#遠